综合的时代:认知科学的发展及其影响学术研讨会进行分组讨论
5月9日上午,“综合的时代:认知科学的发展及其影响”研讨会开幕式结束后,中科院心理所副所长傅小兰、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科学与学习研究所教授舒华、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王惠临、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宁春岩、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张小军、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周北海在主会场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拉开分组讨论的序幕。
9日下午,10日上午、下午在活动中心203会议室和303B会议室,4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及部分城院教师分两组就认知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影响、学科交叉和学科建设展开探讨。
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认知科学系教授杨英锐指出,认知科学的基本理论具有假设性。意识具有最大的思维速度,金融时空与意识时空之间存在很大的关系,意识与货币时间是两个不同的参照系统,因此意识与货币时空是不同的个体,他说道:“心智力越高,体力越高,可观性就越强”。
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所副研究员张寅生讲到,认知科学发展的六个学科是哲学、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脑神经学及计算机科学。他具体描述了认知科学发展的目的、方法和发展方向,主要方法是机器和人类的对比研究方法。当前认知科学发展的若干趋势是符号、计算和数字计算的交叉增强,脑机接口技术已经实现了通过脑波分析实现意识控制机器,及意义计算有所突破,认知理论在多层次多领域得到应用。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王华平教授在报告中就现象意识和意向性进行研究分析,并说明现象意识是意向性的必要条件,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相互存在的,但又不能把两者等同,否则会导致个人意识的混淆。
江西省杂志社社长余悦在发言中主要对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这两方面问题进行阐述研讨,并对发表在杂志上的学术论文进行了简要的点评。
清华大学信息学院教授杨士强提出了计算机软硬件与人的思维是否存在一致性,把人心形象的比喻成电脑“软件”,人的头脑比作成“硬件”,进一步说明计算机是人脑的一种寄托,不可能超越人类。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教授彭凯平作了“文化归因研究的计算模型探讨”的精彩发言。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蔡曙山围绕“意向主导的语言认知自上而下加工模型”作了专题发言。
贵州毕节学院教授张学立讲述了马克思的思想形成原因与条件,提倡要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引导我们走上正道。
金沙集团科研处处长余学进教授说:“此次全国认知科学学术研讨会在金沙集团召开,感到很荣幸,也受到很大鼓舞。”他就计算机人工智能和认知学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讲道:“人类没有完全认识真理,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类要有谦虚、进取的精神。”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们畅所欲言,进行了热烈交流和讨论,他们一致认为:开展认知科学研究将会不断更新观念和方法,不断拓宽学术领域和学术视野,开创学术创新和学术繁荣的新局面,必将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知识、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邓鹏、郑彬彬、杨姗、方清华)